过敏性休克是一种起病迅速,严重可致命的疾病。
过敏性休克所致死亡可发生在几分钟内,迅速处理十分重要。
1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流程
1.1.立即停止进入并移除可疑的过敏原或致敏药物。(注意,不要立即拔掉正在输液的管道,一定要保证静脉通路通畅)。
2.确保患者气道开放,给氧。如果出现威胁生命的气道阻塞,立即气管插管或床旁气管切开。若患者心跳骤停,按照心跳骤停急救原则救治。
3.立即给肾上腺素,小儿0.01mg/kg,最大剂量0.5mg/次,肌肉注射,必要时每隔15分钟重复1次;成人首次0.3~0.5mg(0.01mg/kg体重),肌注,必要时5~10分钟重复。
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病的首选药物。
临床上用的肾上腺素规格是一支1ml,含肾上腺素1mg,因此浓度是1:。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1mg配生理盐水10ml通过横膈上静脉通路,弹丸式静注,每3~5分钟重复。请各位医生注意肾上腺素的不同使用方法。
4.如果患者症状极其危重,治疗疗效不好,持续低血压,可将肾上腺素4~8mg(4~8支)溶于5%葡萄糖~ml静脉滴注;输入生理盐水20ml/kg;若输液量超过40ml/kg体重,仍维持不住血压,应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静脉滴注。
5.使用糖皮质激素,疗程不超过3~5日,将5~10mg地塞米松,80~mg甲强龙或者~mg氢化可的松等,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一般用药1~3日。
6.沙丁胺醇等药物扩张支气管,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哮喘。
7.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的是抗组胺药物,例如扑尔敏或异丙嗪。
8.监测生命体征,最少观察24小时,临床表现严重需住院治疗。
总结抢救流程
接诊到患者→平卧位→吸氧→上监护仪→评估→肾上腺素→双静脉通路补液、给予抢救用药→严密监护→医患沟通→对症用药→据实记录→整理。
2肾上腺素用药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剂量
从肾上腺素药品说明书上,我们就可看出: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是极量(护士头脑中要有这个极量的概念)。且里:心悸、头痛、激动不安、震颤、血压升高等,有诱发脑溢血、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心室纤颤的危险。抢救车配备盐酸肾上腺素的规格是1mg/1ml,可直接用于肌注。
2、静脉注射要稀释
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用法:抢救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时0.1~0.5mg缓慢静注(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ml,即1:0缓慢静脉注射。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4~8支)静滴(溶于5%葡萄糖~ml)。切记: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切不可直接静脉使用(静脉注射),务必稀释。若不稀释,则患者很有可能被“秒杀”。
3、输液反应时应用肾上腺素应慎重
原因是输液反应不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违背了输液反应的病理机制,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有快速升压效应,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是正确的;另外,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会使原有高血压的病人病情恶化。当然,在一时不能判断出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小心使用也未尝不可;在输液反应又合并血压急速下降时使用也是对的。
4、局部注射要防组织坏死
肾上腺素皮下或肌注,都有可能造成患者注射部位组织坏死。机理:肾上腺素α受体兴奋的作用让皮肤和皮下的小血管收缩,局部缺血缺氧。鉴于此,这时的局部处理一定要及时,否则后果肯定是不可逆的。抢救时,碰到肾上腺素重复给药的问题,注射时每次要轮换部位,以免局部皮肤坏死。新生儿使用肾上腺素必须是稀释到1:0后才可以使用。
5、局部坏死处理措施
立即使用酚妥拉明局部湿敷,效果很好;适当的敷料+扩血管药物(酚妥拉明)+促进循环。如果已经发生不可逆坏死的话则应尽量让坏死组织局限,及早采取外科手段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