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中医 > 正文 > 正文

邓老用益气除痰祛瘀法辨治心律失常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3 15:27:50
神奇材料自己ldquo做运动rdq http://www.hanxiucaoa.com/hxczp/6392.html

心悸的证治,从文献来看,早见于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方对于阴阳两虚而偏于阴虚的心悸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年曾治一老人,因惊骇引起心悸,久未愈,就诊时已发展到悸动不安,不能入睡三日。诊其人瘦,脉细促无力,舌淡苔少,面带浮红,给以炙甘草汤。一剂能睡,三剂而愈。但此方并不如有些医家所说,但脉结代者,当先用此方。应辨证沦治,否则无效。当然炙甘草汤确为良方,《千金方》用以治虚劳不足;《外台秘要》用以治肺痿:《温病条辨》减去参、桂、姜,枣,加白芍以治下焦温病之脉结代者。后世治诸虚不足之方剂,受此方影响甚大。

《金匮要略》用半夏麻黄丸治疗心下悸。心下悸是不是心悸,注家有争议,因还有五苓散治脐下悸之文。《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篇》:“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故后世总结张仲景治心悸辨证有二:一曰虚,二曰饮。唐宋学者多用之。

宋《三因极—病证方论》辨惊悸分:因受惊在心胆经属不内外因;因事不从心,气郁涎聚,在心脾经,属内因;因冒寒暑湿,寒闭诸经,属外因。并强调五饮停蓄,闭于中脘者最使人忪悸。

明《证治准绳》概括宋元之论,对悸的辨证大致分:心气虚,心血虚,阴精不足,相火妄动,郁火,水气凌心,痰。论治方面,王肯堂总括为:“水停心下者,半夏麻黄丸,温胆汤或导痰汤;脉结代而悸,炙甘草汤;久思所爱,触事不意,虚耗真血,养营汤;阴火上冲,头晕眼花,齿落发秃,宜滋阴抑火汤或加养心之剂,久服降火药不愈,加附子或参芪;所求不遂,或过误懊悔,宜温胆去竹茹加人参、柏子仁下定志丸……。”

《景岳全书》认为怔忡惊恐,辨证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统乎阴、心本乎肾。虽指出宜辨寒热痰火,但强调养气养精,滋培根本。

清代大致继承了明代的论点,而在处方用药方面更加多样化。如《类证治裁》论怔忡惊恐,详引张景岳的理论和治法之后,认为:心火炽甚用安景丸;心血虚热,用四物安神汤;心神浮越,酌用清镇汤;水衰火旺,心动不安,用天王补心丹;汗下后气虚,用益营煎;营卫俱衰,脉来结代,用养心汤;心动而卧不安,用枣仁汤;思虑烦劳,心动不安,养营汤;忧思郁结,怔忡不已,归脾汤;心虚怔忡自汗,养营汤去木香加浮小麦;气郁不宣,怔忡不足,加味四七汤加姜汁、竹沥。痰火怔忡,时作时止,用参胡温胆汤、金箔镇心丸;水停心下,茯苓甘草汤、半夏茯苓汤;脐下悸动,为肾气上凌,五苓散加辰砂;因痰饮而悸,导痰汤加参桂。上述可见前人对心悸辨证的一斑。

从笔者粗浅的体会来看,今天对心悸的辨证宜与西医的辨病结合起来,从而找出新的规律,以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笔者这方面的经验还少,略举一二以抛砖引玉。

1.冠心病的心悸

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机,从中医角度来看,心阴心阳之虚为本,痰瘀闭阻为标,是标实本虚之证。辨证宜分心阴虚(兼痰或瘀)、心阳虚(兼痰或瘀)、阴阳两虚(兼痰或瘀),或以痰瘀闭阻为主,兼见阴虚或阳虚或阴阳俱虚。冠心病而见心律失常者亦应按此辨证。

广东地处南方卑湿,至易聚湿生痰,故以心阳虚兼痰者最为多见。心阳虚兼痰证,除了冠心病共有证候外,心悸而脉滑或结或代,舌胖嫩有齿印,苔白厚润或浊或腻或舌中心有酱色苔。治则宜益气除痰以通心阳,笔者喜用《千金方》的温胆汤去生姜加党参。《千金方》着眼于温胆寒,故重用生姜,以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笔者用此方则着重于益气,故以参易姜。其偏虚寒者,则去竹茹加桂枝或桂心;气虚甚者则加黄芪、白术或吉林参:兼瘀者加失笑散或田七末。

若心阴虚而兼痰者,除一般冠心病证候外,心悸脉弦滑或促或代,舌嫩红,苔白或中浊。治用生脉散合温胆汤,以胆星易法夏加珍珠层粉(广东出产,价廉于珍珠粉甚多)。若兼瘀者(脉不滑而反涩,舌绛红或黯红,或舌边有瘀点瘀斑)加丹参、毛冬青或田七末之类。

上两类型兼有高血压者选加草决明,钩藤、牛膝或川芎、赭石、杜仲之属。兼高脂血症者,酌加草决明,山楂、何首乌、布渣叶之属。心阴心阳虚兼瘀或痰者,酌情合并使用上述方剂加减化裁。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者,多属痰瘀闭阻而兼虚,当以治标证为主,加入养心安神药随证治之。

2.风湿病的心悸

风湿病引起心悸,可见于风湿病心脏炎及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此病除应按痹证辨证之外,应重视心悸的辨证,注意邪与正的矛盾的关系。正指心阴、心阳、心阴心阳之虚为本,风湿与瘀为标,亦属标实而本虚之证。治疗宜攻补兼施,以攻为补,寓攻于补,互相配合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风湿病心脏炎是以心阴虚及风湿重者为多见。笔者常用生脉散以益气养阴,用威灵仙、桑寄生、蒺藜、木瓜之属以疗风湿。若兼瘀则以丹参、红花,桃仁之属以祛瘀。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则以阴阳两虚和瘀重者为多见,宜双补气血加养心安神以治本,用丹参、桃仁、红花或失笑散之属以治标。

病案举例

李XX,女,36岁,工人。

患者关节痛已七、八年。于年1月起见心悸、胸口有压迫感。1月4日心电图结论为窦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月12日来诊,证见心悸,胸翳有压迫感,关节痛,面垢,疲乏无力,睡眠只有二、三小时,胃纳一般,舌嫩淡,苔白,脉细数而涩、促。治以养阴益气为主。处方:太子参七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三钱,桑椹子四钱,女贞子五钱,沙参四钱,丹参五钱,玉竹五钱,甘草二钱,枳壳钱半,桑寄生一两。

二诊:服前药21剂后,诸证有所改善,脉舌同前。因虚象有所减轻,故稍增治标之药。

处方:桑寄生一两,白蒺藜四钱,威灵仙四钱,太子参八钱,丹参四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三钱,炙甘草钱半,淮山四钱,云苓三钱,鸡血藤五钱

三诊:服前药14剂,心悸已止,睡眠转佳,胃纳尚可,阴天胸口仍有不适感,关节痛大减,怠倦,舌淡嫩,苔白,脉右细左涩、数、时促(每分钟一、二次早搏)。治守前法。处方:照前方加宽筋藤去丹参。

四诊:服前药30剂,心悸一直未再发,精神、食欲均佳,但关节仍痛,舌嫩,舌上有冒针头样红点,苔薄,脉细数,已无促脉。治疗仍以祛风湿为主。处方:桑寄生一两,白蒺藜四钱,威灵仙四钱,鸡血藤六钱,太子参八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三钱,炙甘草二钱,云苓三钱,淮山四钱,宽筋藤六钱。

追踪半年,心悸未再发作。[1]

参考文献:

[1]邓铁涛,赵立诚,李贵芬.略谈心悸的辨证论治[J].新医药资料,,(4):47-48,50.

-----------------------------------

邓老师承团队长年跟随邓老开展古方、经方、验方的临床研究、总结、应用工作,欢迎咨询、预约和就诊。

门诊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tidianan.com/xlsczy/581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心律失常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