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食疗 > 正文 > 正文

毛德西经方论治心律失常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4 10:23:47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so_5941745.html
心律失常是临床中常见的病证,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多有论述。毛德西教授阅此每有感悟,并在实践中主动地应用与体验,数年来颇多收获。1.气阴亏虚炙甘草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第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该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组成,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剂。凡心律失常辨为气阴亏损,症见脉结代者,即可服用炙甘草汤。多数医家认为,方中主药炙甘草用量应在30g左右,辅药生地可用至g,其他药物则取常用量。考原方阴药用量大,而阳药用量反不及其半,如此怎能使血脉通畅?著名中医岳美中指出:“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方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脉止。”但临床中每用生地30~60g,常有腹泻之虞。若将生地先煎30分钟,后入余药,或加入山楂30g同煎,则可收脉律整而无腹泻之虞。2.心阳不固用龙牡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见于《伤寒论》第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后世医家对此条评注为“心阳内伤”(尤在泾语)所致。该方具有温通心脉、化痰定悸作用,方中桂枝、甘草复心阳之气,龙骨、牡蛎安烦乱之神。毛德西教授体会,凡心阳不振、神气外越引起的心律失常均可使用本方治疗。其常用量为:桂枝10g,炙甘草15g,生龙骨各15~30g。该方对窦性心律失常者疗效尤佳。若气短甚者,可加入黄芪、党参;心动悸甚者,可将龙骨、牡蛎用至45g。研究表明,该方主要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改善心肌收缩力,而达到消除心律失常并控制复发的效果的。3.心阳不振麻附辛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第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毛德西教授认为,临床上凡表现为脉迟无力、面色苍白、心悸畏寒等症者,皆可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该方由麻黄、炮附子、细辛组成,具有温心阳、散瘀血的作用,尤适宜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本方三味药均有增快心率作用,用量恰当时一般服药1小时起效,2~3小时达到高峰。其常用量为:净麻黄3g,炮附子3~9g,细辛2~3g。方中细辛用量尤要慎重,应从小剂量(1g)开始,逐渐增量,有用至31g而起效者,但大剂量会引起口唇麻木,甚至诱发房颤。研究表明,本方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兴奋心肌的作用,并有缓和而持久的升压功效。4.扶阳抑阴有人参人参汤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该方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四味药物组成,为仲景治疗胸痹心痛之方,具有扶阳抑阴强心作用。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中气,干姜温中助阳。诸药同用,阳气振奋,阴寒自消,此即《金匮要略心典》所谓“养阳之虚,即以逐阴”之法。凡冠心病心绞痛脉迟而弱者,可用人参汤扶之。其常用量为:红参10g,淡干姜6~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尺脉不至者,可加黄芪;四肢厥逆者,可加桂枝、细辛;时发时止者,可加薏苡仁、炮附子等。著名中医赵锡武先生十分推崇此方,赵老常讲阴阳之要,阴消则阳长,阳消则阴长,故扶阳抑阴尤为强心之前提。5.补气定悸泻肺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该方由葶苈子、大枣组成,具有泻肺平喘、补气定悸作用,原为治疗肺痈而设。其常用量为:葶苈子15~30g,大枣5枚(切开)。毛德西教授将其用于肺心病之心律失常,每获良效。研究表明,葶苈子有强心利尿、抗感染作用,具有加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静脉压、增加心输出量的功效;大枣可缓和葶苈子药力,且补气定悸。毛德西教授在临证时多加入党参、黄芪、炮附子以补气固本,加入赤芍、坤草、郁金以活血化瘀。6.化瘀散结木防己木防己汤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该方由防己、石膏、桂枝、人参组成,具有化痰散结、宽胸化瘀作用,原为治疗“支饮”而设。毛德西教授认为,凡风心病并发心衰,症见心悸、胸闷、腹胀、小便不利、脉细数、舌紫暗,并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者,可选用木防己汤。其常用量为:木防己15g,生石膏25g,桂枝10g,红参6~10g。毛德西教授在临床中常加入坤草化瘀利水,枳实行气散结,紫石英、生龙齿镇心安神,茯苓、猪苓健脾利湿。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改善左心功能、减慢心率、消除腹水的功效。此外,经方中的真武汤、四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己椒苈黄丸等亦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在辨病的基础上随证用之。毛德西教授强调,经方虽具有结构严谨、方证合拍、疗效明显的特点,但临证不易掌握,特别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药,若方不对证,或药量有误,不唯不效,还会变证蜂起。为此,正确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其次药物用量要慎之又慎。备注: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毛德西》。本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tidianan.com/xlscsl/545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心律失常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