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第3版)为《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主要阐述心律失常相关疾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实用易懂。本书涵盖心律失常相关疾病最新的诊断和管理策略。通过更详实的临床内容、更清晰的插图带您领略前沿技术,了解新发疾病的诊断流程、分子遗传学的相关最新知识,以及消融治疗的新进展等。
第3版特色治疗策略更新:通过补充相关临床内容进行更细致的阐述。
突出重点疾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通过结合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对复杂病例进行诊治。
内容框架一致:本书各章以统一的结构形式介绍不同类型心律失常,便于快速阅读。
主译介绍吴永全
张树龙
翻译团队中文版序《Braunwald心脏病学》是一部心血管疾病的经典巨著,被称为心血管病学的“圣经”。《临床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作为《Braunwald心脏病学》心电生理方面的姊妹卷,自发行之日起,便得到相关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中译本在国内亦受到大家的喜爱。第3版由德高望重的研究者和临床学者DouglasP.Zipes及同样富有学识的ZiadF.Issa和JohnM.Miller两位学者编著,在前两版的基础上,修订并更新了所有章节,扩充了文字及图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三维电生理时代心律失常标测与消融等方面的进展。
通过几代心脏病专家及专业医生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近三十年来我国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的诊治取得了突出性的成就。随着专业学科的发展,各种技术需要细化与沉淀,这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电生理学家,不仅要掌握心脏电生理学的技术,更要充分了解心电生理的基础理论及产生心律失常的复杂电生理机制,也更需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对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的心律失常患者选择优化的诊治策略。
《临床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一书,对心律失常与电生理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深入浅出的介绍,从基础到临床,从机制到标测再到消融,内容丰富而实用。相信此译著在中国的出版,会对国内相关专业的医生及致力于从事心律失常与心电生理工作的人员有很大帮助。
胡大一
中文版前言《临床心律失常与电生理学——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自问世以来,以其深入浅出、丰富精练,基础与临床共存,传承与创新相续,实践与理论并重的风格,备受心律失常与心电生理专业人士的青睐,成为相关专业人士案头常备的参考书。有幸主持本书前两版的翻译工作,将该著作介绍给中国读者,译作出版后反响强烈,甚感欣慰,也让我坚定了继续翻译第3版的信心。
从20世纪80年代的有创电生理检查起,至今已近40个年头,经过几代心血管及电生理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和奉献,使我国电生理专业水平从紧跟国际发展的步伐,到如今实现了部分的超越。而随着标测、消融技术不断更新,电生理专业已进入三维时代,给复杂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复杂房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消融带来了新的曙光。但同时也对我们青年一代术者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心脏电生理学的技术,包括新的器械、标测技术及消融理念,也要充分理解心电生理的基础理论及机制,包括与心律失常相关的离子通道、分子遗传知识等。
在第2版的基础上,第3版扩充大量内容,对所有的章节均有进一步修改,更加体现了近些年来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理论上的进展与技术上的进步,包括新发疾病的诊断流程、分子遗传学新的讯息,以及消融治疗的新进展;更加充分阐述标测技术和透视影像学的关键点,包括电生理导管放置、房间隔穿刺、心包穿刺、冷冻消融和左心耳封堵等;更注重结合基础与临床,包括利用基础研究对临床复杂病例进行诊治,通过补充临床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更细致的阐述,相信细读之下必有收获。
第3版译稿仍由一批战斗在一线的中青年电生理专家翻译,此书的出版,要感谢各位译者及其家人的支持,同时也感谢编辑们的努力。鉴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一定有错译与不当之处,诚望各位同道不吝指正。
电生理之路漫漫修远,还望青年一代学者继续努力求索,使我国电生理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使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受益。
吴永全
原著序原著前言本书目录推荐阅读▼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北医出版社微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