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9执医技能考试33天
笔试天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各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一览表
评(kao)分(guan)准(shou)则(ce)
01中医执业实践技能
第一站:案例分析试题答案与评分要点
病案(例)摘要1:
章某,男,58岁,己婚,干部。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有哮喘病史20年。3天前因受寒痰鸣气喘又作。现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大便偏干,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舌边尖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
请与喘证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答题标准解析: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3分)
中医证候诊断:发作期-寒包热哮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发作性痰鸣气喘,喉中哮鸣有声为主症,诊断为哮病。喉中哮鸣,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辨证为寒包热哮证。(2分)
因痰热壅肺,外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哮病发作。(2分)
中医类证鉴别: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可资鉴别。(3分)
中医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2分)
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炙麻黄12g桂枝9g生石膏先煎30g白芍12g
生甘草6g生姜12g细辛3g半夏9g五味子6g
杏仁捣碎12g厚朴12g全瓜蒌18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病案(例)摘要2:
周某,男,2岁。患者13天前开始发热,初起发热恶风,咳嗽,继则高烧持续不退,最髙者达40℃,周身无汗,咳而微烦,面色红赤,便干尿黄,听诊肺水泡音较密集。舌质微红,苔黄腻,脉数。
请与咳嗽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答题标准解析:
中医疾病诊断:肺炎喘嗽(3分)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闭肺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发热己13日之久,高热不退,周身无汗,咳而微烦,听诊肺水泡音较密集,故诊断为肺炎喘嗽。(2分)
此为表邪未解,肺卫不宣,病邪羁留,热不得越。风热久羁,肺气郁闭,故见咳而微烦,热郁于内,故见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质微红,苔黄腻脉数均为风热闭肺之象。因此辨证为风热闭肺证(2分)
中医类证鉴别:肺炎喘嗽与咳嗽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到咳嗽。区别在于,咳嗽患者喘促少见无发热或低热,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锣音。而肺炎喘嗽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喘促、鼻煽为主症,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3分)
中医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2分)
方剂: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金银花6g连翘6g淡竹叶6g牛蒡子5g
淡豆鼓12g薄荷6g桔梗3g杏仁3g
黄芩3g甘草3g
三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第二站:基本操作试题答案与评分要点
试题一:叙述并指出足三里、期门、地仓的定位。(10分)
答案与评分要点: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考官判断:犊鼻、解溪穴定位是否准确)(4分)
期门: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3分)
地仓: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指寸)。(3分)
试题二:演示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5分)
答案与评分要点:
1.直接对光反射:用电筒光直接照射一侧瞳孔,观察照射的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2分)
2.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双眼,电筒光照射一侧瞳孔后,观察另一侧瞳孔也立即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3分)
试题三:演示肺部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5分)
答案与评分要点:
1.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平贴于被检查者胸壁两侧对称部位。(1分)
2.让被检查者用低音调拉长说“一”字音或重复发“一、二、三”字音,这时检查者手掌所感觉到的震动,称为触觉语颤。(2分)
3.检查者的手掌应轻轻放在前胸壁上,自上而下、从内侧到外侧,再到背部,比较两侧对称部位的语颤是否相同。(2分)
试题四:演示屈曲肢体加垫止血的方法。(10分)
答案与评分要点:
1.适用于肘、膝关节远端肢体受伤出血,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2分)
2.先裹缠棉垫、纱布、衣服或毛巾作为衬垫物。(1分)
3.在肘窝或腘窝处放置棉垫卷或绷带卷,将肘关节或膝关节尽力屈曲,借衬垫物压住动脉。(4分)
4.用绷带或三角巾将肢体固定于屈曲位,以阻断关节远端的血流。(3分)
第三站:问答题试题答案与评分要点
中医问诊例题:
患者,男,35岁,咳嗽,咳黄痰5天。(10分)
答题要求:围绕以上主诉,口述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
答案与评分要点
(一)现病史询问内容(7分)
(1)起病的病因、诱因,发病缓急程度。
(2)咳嗽的特点,有无咳痰不爽。
(3)有无寒热、黄涕、头痛、咳声嘶哑、咽痛、有无口渴、汗出、恶风、咽喉干燥症状。
(4)饮食、二便有无变化。
(5)是否还有其他不适。
(6)诊治经过如何。
(二)相关病史询问内容(2分)
(1)上述病情有无反复发作史。
(2)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3)家庭成员有无类似病史。
问诊完整性1分。
中医答辩例题:
回答迎香、尺泽、后溪的主治病证。
答案与评分要点
迎香:①鼻塞,鼻衄,口眼?斜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1分)
尺泽: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2分)
后溪:①耳聋,目赤;②癫狂痫;③疟疾;④头项强痛、腰背、手痛。(2分)
双重诊断例题:
田某,男,68岁,已婚,工人。年10月22日初诊。晨起双手关节活动不利10余年。双手关节刺痛,关节僵硬,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已有3年。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面色暗黑,眼睑浮肿,胸闷痰多。
查体:T38℃,P次/分,R18次/分,BP/80mmHg。双手多个近端指指关节、掌指关节痛及压痛,肿胀,多为对称性,同时伴有关节功能障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5×/L,中性粒细胞68%,血红蛋白g/L,血沉mm/h,RF40—80IU/ml,双手X线片:双手近端、远端关节变形,间隙明显变窄,骨质密度减低。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答案与评分要点:
中医病证诊断:痹证(3分)
痰瘀痹阻证(2分)
西医疾病诊断:类风湿关节炎(5分)
要求完整的诊断,不完整者,按评分要点扣分。
临床判读例题:
试述ALT为U/L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1)肝胜疾病:①急性病毒性肝炎;②慢性病毒性肝炎;③肝硬化;④肝内、外胆汁淤积。
⑵心肌梗死。
(3)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肺梗死、肾梗死、胰腺炎、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02中医助理实践技能
第一站:案例分析试题答案与评分要点
病案(例)摘要1:
章某,男,58岁,己婚,干部。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有哮喘病史20年。3天前因受寒痰鸣气喘又作。现症: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大便偏干,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舌边尖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答题标准解析:
中医疾病诊断:哮病(3分)
中医证候诊断:发作期-寒包热哮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以发作性痰鸣气喘,喉中哮鸣有声为主症,诊断为哮病。喉中哮鸣,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口干欲饮,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大便偏干,舌边尖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辨证为寒包热哮证。(2分)
因痰热壅肺,外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哮病发作。(2分)
中医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3分)
方剂: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5分)
炙麻黄12g桂枝9g生石膏先煎30g白芍12g
生甘草6g生姜12g细辛3g半夏9g五味子6g
杏仁捣碎12g厚朴12g全瓜蒌18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病案(例)摘要2:
周某,男,2岁。患者13天前开始发热,初起发热恶风,咳嗽,继则高烧持续不退,最髙者达40℃,周身无汗,咳而微烦,面色红赤,便干尿黄,听诊肺水泡音较密集。舌质微红,苔黄腻,脉数。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答题标准解析:
中医疾病诊断:肺炎喘嗽(3分)
中医证候诊断:风热闭肺证(3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发热己13日之久,高热不退,周身无汗,咳而微烦,听诊肺水泡音较密集,故诊断为肺炎喘嗽。(2分)
此为表邪未解,肺卫不宣,病邪羁留,热不得越。风热久羁,肺气郁闭,故见咳而微烦,热郁于内,故见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质微红,苔黄腻脉数均为风热闭肺之象。因此辨证为风热闭肺证(2分)
中医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3分)
方剂: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5分)
金银花6g连翘6g淡竹叶6g牛蒡子5g
淡豆鼓12g薄荷6g桔梗3g杏仁3g
黄芩3g甘草3g
三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第二站:基本操作试题答案与评分要点
试题一:叙述并指出足三里、期门、地仓的定位。(10分)
答案与评分要点: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考官判断:犊鼻、解溪穴定位是否准确)(4分)
期门: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3分)
地仓: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指寸)。(3分)
试题二:演示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方法。(5分)
答案与评分要点:
1.直接对光反射:用电筒光直接照射一侧瞳孔,观察照射的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2分)
2.间接对光反射:用手隔开双眼,电筒光照射一侧瞳孔后,观察另一侧瞳孔也立即缩小,移开光线后瞳孔迅速复原。(3分)
试题三:演示肺部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5分)
答案与评分要点:
1.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平贴于被检查者胸壁两侧对称部位。(1分)
2.让被检查者用低音调拉长说“一”字音或重复发“一、二、三”字音,这时检查者手掌所感觉到的震动,称为触觉语颤。(2分)
3.检查者的手掌应轻轻放在前胸壁上,自上而下、从内侧到外侧,再到背部,比较两侧对称部位的语颤是否相同。(2分)
试题四:演示屈曲肢体加垫止血的方法。(10分)
答案与评分要点:
1.适用于肘、膝关节远端肢体受伤出血,有骨关节损伤者禁用。(2分)
2.先裹缠棉垫、纱布、衣服或毛巾作为衬垫物。(1分)
3.在肘窝或腘窝处放置棉垫卷或绷带卷,将肘关节或膝关节尽力屈曲,借衬垫物压住动脉。(4分)
4.用绷带或三角巾将肢体固定于屈曲位,以阻断关节远端的血流。(3分)
第三站:问答题试题答案与评分要点
中医问诊例题:
患者,男,35岁,咳嗽,咳黄痰5天。(10分)
答题要求:围绕以上主诉,口述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应询问的内容。
答案与评分要点
(一)现病史询问内容(7分)
(1)起病的病因、诱因,发病缓急程度。
(2)咳嗽的特点,有无咳痰不爽。
(3)有无寒热、黄涕、头痛、咳声嘶哑、咽痛、有无口渴、汗出、恶风、咽喉干燥症状。
(4)饮食、二便有无变化。
(5)是否还有其他不适。
(6)诊治经过如何。
(二)相关病史询问内容(2分)
(1)上述病情有无反复发作史。
(2)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3)家庭成员有无类似病史。
问诊完整性1分。
中医答辩例题:
回答迎香、尺泽、后溪的主治病证。
答案与评分要点
迎香:①鼻塞,鼻衄,口眼?斜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1分)
尺泽: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2分)
后溪:①耳聋,目赤;②癫狂痫;③疟疾;④头项强痛、腰背、手痛。(2分)
双重诊断例题:
田某,男,68岁,已婚,工人。年10月22日初诊。晨起双手关节活动不利10余年。双手关节刺痛,关节僵硬,肿大变形,屈伸不利已有3年。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面色暗黑,眼睑浮肿,胸闷痰多。
查体:T38℃,P次/分,R18次/分,BP/80mmHg。双手多个近端指指关节、掌指关节痛及压痛,肿胀,多为对称性,同时伴有关节功能障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5×/L,中性粒细胞68%,血红蛋白g/L,血沉mm/h,RF40—80IU/ml,双手X线片:双手近端、远端关节变形,间隙明显变窄,骨质密度减低。
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答案与评分要点:
中医病证诊断:痹证(3分)
痰瘀痹阻证(2分)
西医疾病诊断:类风湿关节炎(5分)
要求完整的诊断,不完整者,按评分要点扣分。
临床判读例题:
试述ALT为U/L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1)肝胜疾病:①急性病毒性肝炎;②慢性病毒性肝炎;③肝硬化;④肝内、外胆汁淤积。
⑵心肌梗死。
(3)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肺梗死、肾梗死、胰腺炎、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03中西医执业/助理实践技能
第一站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1.男,73岁,已婚,退休。年1月20日初诊。
患者20年来长期咳嗽咳痰症状,每年发作1-2次,多在冬春季节。住院后多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平喘止咳药”才能控制。现出院前来就诊,症见喘咳无力、气短难续,心悸,胸闷,口干。有40年吸烟史。
查体:T:36.8℃,P:92次/分,R:22次/分,BP:/80mmHg。慢性病面容。双肺呼吸音减弱,心音遥远,心率92次/分钟,第二心音亢进,舌淡黯,脉细涩无力。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2×/L,中性粒细胞64%。胸部X线片示:两肺野透亮度增高。心电图:肺型P波。
时间:60分钟。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喘证
2分
中医症候诊断
缓解期—气虚血瘀证
2分
西医诊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分
西医诊断依据
患者高龄;有慢性肺疾病史;查体见:慢性病面容。双肺呼吸音减弱,心音遥远,第二心音亢进。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示:两肺野透亮度增高。心电图:肺型P波。
4分
中医治法
益气活血,止咳化痰
2分
方剂名称
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组成: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牛膝9g,川4.5g、桔梗4.5g、赤芍6g、枳壳6g、甘草6g、柴胡3g。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分
西医治疗措施
急性加重期:1.控制感染:根据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如痰菌检验报告未至,可根据感染的环境、痰涂片革兰染色以及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2.氧疗:通畅呼吸道,鼻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以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3.控制心力衰竭:(1)利尿药:氢氯噻嗪和螺内酯合用。(2)正性肌力药:洋地黄类药物(如西地兰)。(3)血管扩张药:钙拮抗剂、一氧化氮、川芎嗪等有一定的降低肺动脉压效果,可考虑酌情使用。4.控制心律失常。5.抗凝治疗:肝素。
缓解期:1.呼吸锻炼。2.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3.家庭氧疗。
4分
病例摘要:
2.王某,男,70岁,已婚,退休工人。年8月19日初诊。
患者3年前出现尿频,排尿无力,尿线变细,滴沥不畅,近1个月来常有夜间遗尿,伴倦乏力,食欲不振。
查体:面色无华,气短懒言。直肠指诊:肛门松弛,前列腺Ⅱ度大,质地较韧,表面光滑,中度硬,中央沟极浅。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辅助检查:B超提示前列腺增大,回声均匀。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癃闭
2分
中医症候诊断
脾肾气虚证
2分
西医诊断
前列腺增生症
2分
西医诊断依据
患者尿频,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潴留,符合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表现,并且处在高发年龄。直肠指诊:肛门松弛,前列腺Ⅱ度大,质地较韧,表面光滑,中度硬,中央沟极浅。B超提示前列腺增大,回声均匀。均显示为前列腺增生。
4分
中医治法
健脾温肾,益气利尿
2分
方剂名称
补中益气汤加减
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黄芪15g、人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分
西医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戒烟禁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多饮水,不憋尿;
2.药物治疗:(1)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2)a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等。(3)植物药:太得恩等。
3.手术治疗;
4.其他治疗:如激光治疗、前列腺尿道支架置入术、电磁波疗法等。
4分
第二站基本操作
试题一:叙述并指出条口、三阴交、大陵的定位。(10分)
答案:
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3分)
条口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3分)
大陵
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键之间。(4分)
试题二:演示髌阵挛的检查方法,并回答阳性表现。(5分)
答案:
1.嘱被检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1分)
2.检查者用拇指与食指持住髌骨上缘,用力向下快速推动数次,保持一定的推力。(2分)
3.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运动。(2分)
试题三:演示肝浊音界的叩诊方法。(5分)
答案:
1.被检者取仰卧位,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往下叩向腹部。(2分)
2.当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1分)
3.再往下轻叩,由浊音转为实音时,为肝绝对浊音界。(1分)
4.继续往下叩,由实音转为鼓音处,即为肝下界。(1分)
试题四:演示脱隔离衣的全过程。(10分)
答案:
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开两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套塞入袖内,暴露前臂。(2分)
2.消毒清洗双手。从前壁至指尖顺序刷洗2分钟。清水冲洗,擦干。(2分)
3.解开领扣,右手伸入左手腕部套袖内,拉下袖子过手;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将右侧袖子拉下,双手转换渐从袖管中退出。(2分)
4.用左手自衣内握住双肩肩缝撤右手,再用右手握住衣领外面反折,脱出左手。(2分)
5.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挂在衣钩上。(注意这里考官可能会提问,在污染区、半污染区隔离衣如何处置。回答为若挂在半污染区,隔离衣的清洁面向外,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朝外。)(2分)
第三站临床答辩
试题一:回答内关、支沟、关元的主治。(10分)
答案:
内关
主治: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偏瘫,眩晕,偏头痛。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肘臂挛痛。
支沟
主治:①便秘。②耳鸣,耳聋,暴喑。③療疬。④胁肋疼痛。⑤热病。
关元
主治: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证。⑥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⑦保健灸常用穴。
试题二:叙述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要点。(5分)
答案:
1.长期反复发生的周期性、节律性、慢性上腹部疼痛,应用制酸药物可缓解。
2.上腹部可有局限深压痛。
3.X线钡餐造影见溃疡龛影,有确诊价值。
4.内镜检查可见到活动期溃疡,可确诊。
试题三:结合心电图做出诊断。(5分)
答案:
心房颤动。
试题四:患者,女,45岁,胃痛2天。围绕以上主诉进行问诊。(10分)
答案:
现病史:
1.主要症状的特点:胃痛发病的时间,起病缓急、病因和诱因、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加重和缓解的方式、发作的频率。
2.伴随症状:是否伴有发热(体温)、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质)、腹泻等。
3.诊疗经过:是否就医,是否用药(服药时间、具体药物、药量),相关检查。
4.全身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体重变化等。
相关病史:
1.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手术外伤史。
2.有无消化系统疾病史及服用药物史。既往有无类似发作。
3.有无烟酒嗜好,有无肿瘤病家族史。
4.月经史、生育情况。
?
·END·
客服与社群
推荐阅读
编辑
糖葫芦
排版
糖葫芦
来源
医考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投稿邮箱:xy
qingjuzh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