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衍生出一种特有的俗语文化。各族人民都有其传承,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现在,一些俗语也演变成民间哲理的一部分,因为大多数都是老百姓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的总结,影响巨大,颇值得尊重和学习。最近品史君看到了许多关于为人处世的话题,说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碰到了什么样的问题等等,表示很头疼。不过你所碰到的问题老祖宗也早有意识,为此还流传有关于这方面的俗语,比如“逢人减岁,遇物加钱”,准确地概括了一条极具可操作性的人际关系交往原则。字面意思理解:见人要减小岁数,见到物品要加钱。多少岁就多少岁,怎么还要减小自己的岁数?物品多少钱就多少钱,怎么还要加钱?看其他俗语是一脸懵,这可倒好,直接一头雾水。不过这句话能流传到今天,想必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它到底代表什么意思?逢人减岁其实这句话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针对别人。见到别人时可以适当地夸一下,比如他和你平辈,像品史君一样三十岁,你可以说:“你今年二十几了?”别人肯定会说:“我三十了都”,你可以回答:“你都三十了呀,看起来这么年轻”。即便你知道他的实际年龄,也不要说出来。因为你夸他了,他会对你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从而方便你们两个交往,生意场上的话更利于双方合作。特别是女性,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变老,你有意地给对方“减岁”,一定也会令人很舒服。另一个层面是针对自己,不管碰到什么样的人,适当把自己的年龄往下压一压,即放下自己的身段。因为年龄大的人会给人一种成熟的感觉,让人觉得你阅历多,从而显得拘束。当然这个“减岁”的差距也需要适度,否则就会让人觉得你很虚伪。遇物加钱这一点大多时候应用在结交新朋友时,你们两个人不认识,这时你就需要用它打开“话匣子”。你可以说:“你这件衣服看起来不错,哪里买的呀,得好几百呢吧”,即便这件衣服的实际价格你知道,但也不要说出来。别人会觉得自己的眼光不错,你也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在古代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贬低别人东西的价值,会让你觉得想买他的东西。有人说这是一个“小技巧”,但经历过的人都会觉得你是一个有心机的人,从而减少和你的来往,更别指望别人给你帮忙了。品史君说如果真要品史君来说的话,我认为这是一种“投其所好”。根据人们的普遍心理,从而采取的一些方式。不过话糙理不糙,别人心情变得十分愉快之余你也可以得到“好处”,既然对双方都有利,那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呢?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也对文化感兴趣,不妨为我留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tidianan.com/xlscjz/1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