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说话经常需要照顾60后,70后,基本上不敢说他们不能够理解的词语,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词语代替难以理解的词语,而网友们,尤其是00后,非常喜欢用普通人无法理解的表达方式。
比如张口就评论你yyds,看到就一头雾水,为了了解他说了什么,用搜索软件查一下,原来这是在说永远的神。哈基米源于日语,是蜂蜜的意思,被一首日语歌曲引申为了舔蜂蜜那么甜的意思。
还有AUV的意思是哎呦喂,的意思是就是就是。依托答辩是一个比较恶心的谐音梗:一坨大便,嘲讽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网络作品。
这些作品的特点就是通过简单拼接的粗制滥造的作品,没有足够的营养,让人看了不舒服;所以说在看到一些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滥竽充数的网络文化输出时,大家就会用这个梗来进行调侃;网络用语蓝瘦香菇的含义是难受想哭。
在中文互联网上,每个月都会流行几个普通人无法看懂的表达方式,00后看到后,立刻趁波逐浪,成为浪潮中的一分子,波浪越滚越大,部分词语波及到90后、80后、70后等所有年龄段。
假如一名中文教授受伤成了植物人,几年以后醒来,也看不懂网上的评论发言,甚至还会读错字,说(shuì)服现在读为说(shuō)服。一骑(jì)红尘妃子笑现在读为一骑(qí)红尘妃子笑,以前读书时,经常考这个字的读音,好不容易改过来了,毕业后又改回来。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现在读为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改完它不押韵了,播音主持人大多数立刻改过来,而昏迷的中文教授不知道哪些字已经改了读音。
还有很多字的读音,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大多数人都读错,要改干脆一起改了,让大部分人读对那些字的读音。
非常讨厌不稳定的说法,简直像在玩人,可是世界是年轻人的,谁也无法阻挡,年龄大的人不经常学习随时可能无法与年轻人交流沟通。出门也容易遇到难题,比如图片上的大厅,这个大厅是N2,前方还有N1大厅,右边还有N3大厅,农村老人去了可能找不到北。首先他们听不懂N,只会说要去第几大厅,而可能还有S1大厅,S2大厅,S3大厅,南北搞错了,就很难到达目的地。
作为一名90后,非常抵触网络用语,但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只能被迫不停学习新出的网络新出词语。#网络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