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天气逐渐变冷。随着气温骤降,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容易感到胸闷、气短、心慌、眩晕、呼吸不畅等,不过这些症状往往表现并不强烈,经常被认为是天气寒凉时的"偶尔反应"。殊不知,心血管类疾病易在冬季"乘冷发作",尤其是心律失常。
我们的一生中都可能发生过心律失常,只不过有的症状重,有的症状轻,有的偶尔发生,有的经常发生。如果症状表现不强烈,持续时间也比较短,频次较少,我们无需过度担心紧张。反之,则一定要重视起来,医院诊治。
心律失常病因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如疲劳、寒冷、烟酒浓茶刺激、情绪激动等。与此同时,高血压也会减弱心肌收缩力,发生"室内传导阻滞",从而导致心脏骤停。
此外,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炎等疾病的后遗症也易引发心律失常。
出现心律失常怎么办出现心律失常后,我们不要过度紧张,建议通过以下五种途径,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1、是否出现其他症状
一些严重疾病会引起心律失常,经常会伴有很多其他症状,比如胸闷、头晕、多汗、气急、四肢发冷、颜面苍白甚至抽搐等。而病情较为轻微的心律失常患者,在出现不适后仍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2、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要注意
心律失常病情较重的表现之一,就是"发作迅猛(频繁)、持续时间较长",频繁程度大约为5次/分钟以上,强烈建议立刻就医。
3、阵发性还是持续性发作
心律失常分为阵发性与持续性发作。心律失常无论发作多少次,只要属于"发作一段时间"的,均属于阵发性,如阵发房颤、阵发室上速。持续性发作较好理解,没有发作时间段,极为频繁,如持续房颤。这两种情况前轻后重。
4、看是否有严重的原发病
如果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人发生心律失常,多数情况属于较重病情,应尽快就医。
怎样防治心律失常1、定期体检很重要。当健康档案系统化建立后,医生有了前后参考的标准,患者本身也可以进行参考,判断何时就医。
2、增强体质、劳逸结合。加强适当体育锻炼的前提,是必须要减少剧烈运动--当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下时,心脏在相对缺氧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易诱发心律失常。
3、谨遵医嘱,切忌乱服药,或擅自增减药物剂量。
如果您看到本文,请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喜欢我们,请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itidianan.com/xlscfx/6000.html